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足迹丈量西南非遗,双手感触民族基因

作者: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时间:2024-10-24点击数:

10月8日至19日,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师生一行39人赴云南艺术考察。此次考察由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日红带队,历时12天,到访南华县、大理市、鹤庆县、丽江市、香格里拉市、剑川县等6县市,调研了彝族、白族、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

受校学科建设办委托,考察团首站到访楚雄州南华县,陈日红一行在南华县挂职副县长李骏扬、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正宏的陪同下调研了南华县至善彝绣馆、南华七彩彝绣工坊、苏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丁大妈刺绣经营部等代表性企业和工作室。

在大理市,调研当地的彝族传统手工艺、白族蓝染技艺。调研团队与大理结缘首饰有限公司、蓝续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并举行了授牌仪式。此次实习基地的建立,旨在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学习的平台。师生参与了结绣门非遗工作坊精心组织的歌舞表演和结绳编织课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彝族的传统文化,还加深了对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的认识和理解。在授牌仪式上,大理州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建华对湖北美术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蓝续扎染课程,学生们跟随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学习天然染料的调制方法,以及如何使用传统工具创造出独特的蓝染图案。课程中,他们还亲手制作了蓝染布料,从简单的折叠、捆扎到染色工序,体验到手工艺的复杂性和蓝染技艺的魅力。蓝续主理人张翰敏在喜洲古镇为到访师生讲解旗下品牌匠志集的创业经历,在匠志集的展厅,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展陈方式吸引观者拍照打卡。

在鹤庆县银器村,考察团先参观了云南省银器博物馆,随后到访手工艺术学院在2023年7月设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寸光伟银器传习馆”。省级非遗传承人寸光伟老师向师生介绍了传统银器的制作工艺和银器村的产业状况。陈日红教授还带领同学们看望了在银器村创业的校友吴小路。在是物金工工作室,同学们认真聆听学长分享的学习手工艺和创业的经历。吴小路学长鼓励同学们:“手工艺是一个需要耐心打磨和不断追寻的过程,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并不容易,这其中不仅需要勇气和坚持,还需要面对未知的勇敢与对偶然机会的把握。每个手工艺人都有自己的探索路径,重要的是不被眼前的挫折和外界的评价束缚,只有保持对手艺的敬畏和热爱,才能在这条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在丽江市,同学们调研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了解东巴文字和绘画,以及东巴纸制作工艺。东巴文字作为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之一,记录着纳西族的历史、宗教和生活习俗,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学术价值。东巴绘画常常结合这些象形文字,将神话故事、祭祀场景和自然元素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同学们在学习东巴绘画的基本笔法和构图技巧时,体会到这种古老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信仰。通过调研,同学们不仅了解这些技艺的传承现状,还认识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当代生活方式结合的必要性。

在香格里拉市,陈日红、叶加贝出席了非遗展演季系列活动,并参观迪庆州博物馆、红军博物馆、香格里拉唐卡画院。在非遗展演活动上,师生与藏族黑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鲁茸恩主、藏刀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扎西旺丹等进行民族手工技艺的交流。

在剑川县,师生一行考察了剑川木雕、瓦猫制作工坊。剑川木雕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细腻的雕刻闻名,雕刻的题材从神话故事到生活场景无不生动传神。木匠师傅们的手指在粗糙的木料上游走,随着刻刀起落,木料变得栩栩如生,每一条刻痕都像是在讲述一段尘封的历史。对于同学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技艺上的学习,更是一次与时间的对话,木雕的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展现了剑川文化的内涵和手艺人的巧思。瓦猫工坊的体验则充满了民间气息,这些古老的工艺依然充满着活力。瓦猫题材的文创产品,成为现代家庭的特色陈设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为传统技艺赋予新的发展契机。调研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技艺,更激发了他们用现代设计语言去重新诠释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热情。

在昆明市,考察团来到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展出的藏品涵盖了包括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52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乐器、手工艺品和宗教器物,展示了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与生活方式。同学们被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尤其是民族刺绣和服饰展示,色彩斑斓的图案和精湛的针法让人感受到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同学们了解到,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许多传统工艺面临着传承危机,这使得非遗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陈日红教授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传承它。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次工艺美术专业艺术考察成果丰硕,新建立2个实习实训基地,走访1个原有实习实训基地,拜访手工艺人11人和校友1人,调研了彝族刺绣、彝族服饰、白族扎染、甲马、唐卡等11项国家级、省级非遗手工艺项目和3家省级、市州级博物馆,并得到了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融媒体中心、迪庆州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此次调研和实习基地的建立,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此次活动也为湖北美术学院与云南省各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手工艺术学院将借此契机,进一步与云南各地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手工艺人加强合作,将立足工艺美术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平台,联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工作坊、手工艺展览、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